无锡市“左右”并用 “城市大脑”演进2.0时代
今年以来,面对疫情多点散发,数字化在无锡市几轮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尤其在基层,数字涉疫应用亮点频出。“一键外呼”就是“社区通”平台的应用之一,原来需要十几个社区工作人员照着电话号码、通过人工呼叫完成的核酸采样通知,现通过平台“一键外呼”功能,只需勾选目标人员,几分钟即可完成,以人口底数为基础,“社区通”首次在无锡实现了“数据回家”。让数据从别人看变成自己用,让不同部门的数据发生化学反应,产生更多价值,这是无锡“城市大脑”建设正在发生的“进化论”。
数据回流触发基层效率变革
“您好!主动配合核酸检测是每位公民的法定义务……”不少市民都接到过这样的核酸检测提醒电话。无锡市大数据管理局通过人口数据比对,精准掌握辖区人员核酸检测、疫苗接种等情况,做好“应采未采”到“应采尽采”的高效转化,“一键外呼”每秒即可呼出125个电话,平均成功率达到72%,最高达到83.33%,重复性的通知可以自动化批量解决,显著减少社区人工电话通知的工作量。在今年几轮疫情发生时,无锡市通过“社区通”平台,将公安、人社、民政等数据回流到社区一线,快速搭建起社区数字防疫第一道防线。
“一张表”解决城市治理末端问题
疫情加速了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,也让人们深切感受到数据在治理中的重要作用。如何让数据流动起来,使算法赋予城市更高效率?距离无锡400公里的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,已经从社区入手,成功破题。
在杭州市拱墅区现代城社区,负责养老服务的社工只要使用社区智治在线平台的“一表通”就可以在2分钟内核对辖区内“高龄津贴发放每月统计表”,点击报表,选择月份、查看,相关数据就“跳”了出来。除养老外,社区目前帮扶、残联、人社、退役军人、卫健、司法等条线的报表从113张减少到26张,而且这26张报表都可以“一键”生成。“一表通”还具有报表DIY功能,街道社区可以根据需要统计的内容自主生成统计表。工作人员只需要核对表格数据准确性,不再需要逐级报送给街道和部门。“一表通”实现了多部门业务数据的打通,不仅提升了效率,还有效避免了错漏。
不论是无锡的“社区通”,还是杭州拱墅区的“社区智治在线”都在做“数据回家”这件事,即通过完善市级人口、法人等基础数据,按照属地返还的原则,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逐步建立数据回流社区机制,实现人、地、事等要素数据下沉社区,形成村(社区)的基层治理数据库。
以治理数字化推动治理现代化
一座城市的“智慧”,不仅体现在疫情期间的“急就章”,更体现在平时生活中。在滨湖区蠡桥社区,一个基于“社区通”平台的数字小区样板日臻完善。以社区人员底数为基础,实现部门数据协同,持续更新其他便于基层开展各项工作的数据,比如空巢老年人、困境儿童、低保对象、特困人员、重度残疾人、孕产妇、慢性病基础病患者、精神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人员情况及其家庭成员等,建立重点人员清单。各类补贴发放、居家养老、儿童看护、车辆违停等基层管理末端涉及的问题,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更为精准的、绣花针式的管理和服务。
如果把数据归集、做出即刻判断比作“右脑”活动,那么数据的回流、形成算法可以看作是“左脑”活动。“城市大脑”2.0时代,不仅要对各部门、条线的数据进行收集、归统,更要让这些存在于“大脑”里的海量数据,“分区”回流到具体的应用场景。目前,无锡市城运中心已与文明办联合创建了25个专项,涵盖市场商超、医院学校、街道社区等区域600路视频,囊括非机动车监测、机动车乱停监测、沿街晾晒、暴露垃圾、垃圾箱满溢等14个专题算法,178路监控点位视频,经过AR客户端实时产生预警。通过应用场景的带动,利用大数据中心数据汇聚治理能力,打通数据壁垒,以治理数字化推动治理现代化,数据既“统”得上来,还“用”得下去。
编辑:赵方宇